漢服的基本制式、特點及現代漢服
(一)漢服的基本制式 漢服單件可共分為七個大類:內衣,中衣,外衣,罩衫,配飾,首服,足衣 。 漢服的基本特點 漢服最基本的辨識特點就是:交領右衽、上衣下裳、長袖寬衣、系帶暗扣。
1.交領右衽 交領即就是交疊的衣領;右衽即衣襟向右掩,呈字母y形。這是漢服發展過程 中始終保持不變的特點,因此成為了漢族的象征符號。那么為什么必須是右 衽呢?我國古代某些少數民族的服裝,前襟向左掩,異于中原一帶的右衽, 所以成語“披發左衽”就是用于指受外族統治。另外,在某些地區,漢人使 用左衽表示死者。因此,“左衽”是漢服大忌。
2.上衣下裳 《釋名·釋衣服》云:“凡服,上曰衣;衣,依也,人所依以芘寒暑也。下 曰裳;裳,障也,所以自障蔽也。” 上衣下裳制是華夏民族最早的服制,為 了表示尊重傳統,后世最高級別的禮服(如冕服)一直是衣裳制;后世男子 的服制由于后來出于行動方便的內在緣由逐漸向一體式發展,而不需要太多 活動的女子,則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老的衣裳制 。古人把上身穿著的襦、衫 、襖等統稱為“衣”,而把下半身的穿著成為“裳”。
3.長袖寬衣 中國古人追求“天人合一,道法自然”,對于衣服亦是如此,古人認為衣服 必須要“蔽體”,所有露出手和足踝都是不禮貌的,所以袖子要做到“回袖 過肘”的長度。這里的“寬衣”僅是針對現代的緊身束身衣而言。那么會有 人問,平時穿漢服會不會很不方便?答曰,非也。長袖一般僅針對于上層社 會所要求的禮制而言。在部分傳世的寫實古畫中,對勞動人民有短袖穿著的 描繪。漢服不是空中樓塔,在其數千年的流傳中,在各個階層中都有很好的 發展和應用。
4.系帶暗扣 漢服幾乎不用一顆紐扣,全由系帶結纓的方式穿戴。所以“系帶”和“右衽 ”一樣成為了漢服一個外在的顯著特點。所謂暗扣,一般用于圓領衫,其實 一顆布紐。這其實也說明了,漢服的系帶并非因為古人未能發明紐扣(古人 對紐扣的使用最早可追溯至周朝)。
5.瀟灑飄逸 在中國古人“天人合一、道法自然”的宇宙觀之下,漢服 的審美始終在追求 一種體現穿著者內在氣質的美。盡管歷經數朝,時勢潮流具變,但是“瀟灑 飄逸”這四個 字始終是漢服不變的審美原則